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唐僧的育人之道(五)天地才是大课堂——《西游记》导读系列——统编教材解读1230篇

2023-08-14 12:00:35来源:个人图书馆-教育乌托邦2122

我们阅读《西游记》,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孙悟空四个弟子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阅读《西游记》,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孙悟空四个弟子皈依佛门后都没有读过经书。甚至从佛主处取到的真经,连唐僧都未曾读过,他刚刚展开经卷,就被八大金刚叫到西天如来处听封。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佛不在读经。有人天天诵经,也未必能明心见性,悟透佛理;有人一字不识,也能悟道成佛。在西天,佛主第一次给唐僧师徒的就是无字经,他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以此看来,有悟性者方读得懂无字真经,愚迷者只好读有字经了。

其实,《西游记》中取的“经”,一是指“经书”的“经”,二是指“经历”的“经”。让唐僧师徒行走了十四年,十万八千里,走过了千山万水、千沟万壑,经历了千难万险、千辛万苦,讲了千言万语,终于到达西天,这样的经历才是最难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师徒们不断修心养性,最终明心见性,有了佛心,自然见性成佛了。唐僧师徒以天地为课堂,以自然为教材,用了十四年,完成了从人和妖到佛的蜕变。

在唐僧师徒眼中,看红日西坠,便是:淡云撩乱,山月昏蒙。满天霜色生寒,四面风声透体。孤鸟去时苍渚阔,落霞明处远山低。疏林千树吼,空岭独猿啼。长途不见行人迹,万里归舟入夜时。

连孙悟空在寻找妖怪时也不忘记赏山中美景: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山花开,悬崖峭嶂;薜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师徒四人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但见: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在整部西游记中,时时处处都有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或诗或词或赋,这不仅是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偏爱,更是在暗示读者:大自然才是修行的绝妙道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都在启示我们人生修行的大道理。

想想现在的儿童,他们与大自然间隔绝太久了,成天被封在狭小的空间内,只看见四角的天空,所以他们的心胸越来越窄。宅男宅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是封闭的空间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孙悟空只是一块石头,因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最终化作一个石猴,再修行便成佛。人是大自然的精灵,更需要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滋养,如果缺失了大自然的滋养,不仅身体受损,精神的损伤会更严重。为什么现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不要说六零后了,七零后、八零后的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春夏秋冬都在大自然中讨生活,冬天一身土,夏天两脚泥,但身体也健康,心理更健康,不仅懂得珍惜,也学会了感恩。可看看现在的孩子,天天都干干净净,个个都愁眉苦脸,足不出户,手不离机,身体和心理如何能够健康?

有家长问我如何才能戒除孩子的网瘾?我的回答就是:“别带手机和电脑,到自然中去,呆上几个月就好了。”为什么草原上生活的人就心胸广阔、粗犷豪迈?因为环境影响。什么样的环境长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天道。人道不可能违背天道,所以教育也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要养浩然气,须近大自然;天地大课堂,自然好教材。想要培养大才,必须常常亲近自然。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