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

2023-07-28 15:13:38来源:互联网

乐乐学教研网精心为你收集整理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实践的思考的旅游管理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法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笔者于参加了中国大学M00C网站,北京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的M00C,并顺利地通过了学习和考试,取得了该M00C课程优秀证书。在上半学期内,笔者对学校某个班级的一门课程进行了部分翻转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资料图)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而课上运用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老师不再是在课堂上满堂灌,而是需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案例,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学生动手能力更强。甚至有专家提出,这种模式未来将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

教学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过程。传统课堂知识传递是在学校完成的,老师课堂上讲解多个知识点,但学生吸收内化的程度则因人而异,这就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异特别大。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由先教后学变为了先学后教,课堂主要不是用来获取知识,而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旅游行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知识不光是要达到记忆和理解层次,而是要更进一步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非常适合翻转教学。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使用普遍,使得人们随时可以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储存知识巳经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现在也正是旅游转型升级之时,旅游业变化迅猛,新的景点、新的模式层出不穷,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有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翻转课堂实验介绍

笔者在大二的学生中选取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在开设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中,挑选了“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作为翻转教学的内容。

根据往年经验,由于本门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授老师也有很多实践经验,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较高,也有一定的参与程度,但学生是高职学生,一般高考成绩只有200~400分,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太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笔者录制了三个有关旅行社产品设计原则的视频,在课前传给学生,并告知接下来的四周翻转课堂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根据不同要求,自行制作出一个旅行社产品。

在教学环境上,笔者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能联网的电脑。

三、在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难题

1.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跟上或者兴趣上喜欢这些挑战,我们也很难跟踪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况。

2.自主学习性不强。经过了十几年的被动学习,学生巳经习惯了被逼迫着去学习,让他变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而且如果学生真心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强迫他“自主学习”。

3.学生水平不等。想做好的分层教学,师生比例就需要加大,或者班级结构需要改变,这个会对学校提出难度较大的要求。

4.学生差距拉大。比较有自主性的学生,一般能独立、较快地完成当天布置的任务;比较拖拉的学生,课堂上无法完成任务,课后又没有自主性,不会继续学习,导致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来自自身的难题

1.教学任务发放平台不固定。翻转课堂的开展一定要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将做什么,多半还会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这就需要有翻转学习的平台系统的辅助,如可汗学院中对于学生学习进展、观看频次、暂停和回放的部分都有清晰记载,教师可以查看这些数据,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图表,清晰地了解课前学习中,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集中于哪些问题?落后者纠结于什么问题?如此,即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策略,开展分组式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但是作为普通老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发放。

2.场地安排。翻转课堂中,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被放在课前,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中进行。课中往往需要模拟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并进行学习,如笔者实验的“旅行社产品设计”翻转课堂,就需要每位学生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在传统课堂中,只需要有多媒体投影室,而在翻转课堂中,就需要用到机房。还有些翻转课堂需要在实地进行,更需要解决场地问题。

3.技术欠缺。大部分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中,都包括了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需要专门的时间、精力和技术,特别是旅游类的微课视频,有的还要到现场实地拍摄,需要不菲的资金和高超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微课视频都牵涉到后期制作和剪辑,想要微课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枯燥的平铺直述是不行的,要多种手段和技术相结合。我通常在一段微课中,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这需要用到PowerPoint、CamtasiaStudio、GoldWave、会声会影等多款软件,此外还可以使用iSpring、Articulate、Storyline等软件,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学习并能熟练操作。

4.身份转换不适应。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老师说话的时间一定要比以前少很多。老师更多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订制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当于导演),而不是如何在课堂中“表演”。这对于不少老师来说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四、解决思路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提前说明。在实施翻转课堂前,要把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式、目的、意义等向学生说明,在操作流程上,强调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掌握课前任务。

2.提高学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人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3.设计好的课中任务。好的问题设计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将知识点的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主的节奏和方式一步一步进行有序学习,达到教育目标。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以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以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弓I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新异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创设巳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设计的课中任务包括:票选全班最想去的景点及线路、设计家庭自由行手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产品等,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并能完成。

4.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笔者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携程、去哪儿、蚂蜂窝等网站信息资源,按照不同的预算标准,再按照各自喜好的旅游目的地,做出不同的产品。

(二)提高自身素养

1.转换身份。过去,学生是工业产品,他们以原料的姿态走在流水线上,课本是模具,承载了知识,而老师正是流水线上的机器。现在,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可能更像是在3D打印机上进行打印,自己想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就努力的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更多的把教学工作转移到设计教学上分析每个学生,设计各个环节从而更加透彻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

老师根本上的价值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知识的人,而是使用翻转课堂一类的活化教学模式去带动学核心价值。

2.学习新的技能。无论是翻转课堂课前任务中微课视频需要的技术,还是翻转课堂课中任务的问题设计能力,都是需要老师积极学习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长处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笔者在高职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能够为其他层次、其他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伍欣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篇2: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意义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能够构建比较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得当,对培养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适应我国目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企业人才

需求调研分析当结合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体系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特征,刘育锋把我国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分为5大岗位群6个层级:A.“旅游接待服务”岗位群:1级:旅游接待员;2级:旅游咨询员;3级:旅游咨询师;4级:接待主管;5级:接待经理;6级:企业高管。B.“导游服务”岗位群:1级:导游助理;2级:景点讲解员;3级:地陪、全陪;4级:领队、中级导游、导游主管;5级:高级导游、导游经理。6级:特级导游、企业高管。C.“旅行社计调”岗位群:1级:计调文员;2级:票务员、短线计调员;3级:长线计调员;4级:计调主管;5级:计调经理;6级:企业高管。D.“旅游营销”岗位群:1级:旅游营销文员;2级:旅游营销员;3级:旅游营销师、营销主管;4级:无;5级:高级旅游营销师、营销经理;6级:企业高管。E.“旅游策划”岗位群:1级:无;2级:旅游策划文员;3级:旅游策划员;4级:旅游策划师、策划主管;5级:高级旅游策划师、策划经理;6级:企业高管。在以上的分类中,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A、B岗位群,立足1级和2级岗位;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B、C、D、E岗位群,立足3级和4级岗位。未来的高职本科教育则应立足4~6级岗位。

三、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项在北京、广西和重庆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学校相似根据我们收集的中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相似度,如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各有不同,如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个别中职学校则定位是:“中高级专门人才”“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由此可看出,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混乱,导致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不好,后续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就针对性不强。

(二)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课程重复中职学生升入高职之后,存在专业课学习轻松、但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是因为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即与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文化基础程度存在一定的脱节。根据我们对中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以及使用的教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中职基本都开设了。一些中高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名称、课程结构极为相似,讲授内容重复交叉,甚至中高职采用的教材也是同一版本,不少学生反映“感觉知识上没有增多,只是在高职又温习了一遍”。这跟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对人才需求是不符合的,不能满足社会对中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职在学生实习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理应体现出中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极具优势,在师资、设备、实训管理、校企合作等,实力较强。但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较快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不断形成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场地尚不到位,“双师型”教师不足,校企合作不强,实习实训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一部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出高职的特点,甚至有些还比不上中职院校,造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几点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建设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中高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若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中高职教师共同讨论商定,则能避免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重复等问题,使得中高职职业教育是一个互相衔接着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不仅是某一个中职学校或者高职学校的任务,它是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因此要从社会的需求以及中高职教育的特色出发,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以及符合国家对中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从中职到高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职到高职,有些课程名称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在高职所传授的内容和中职应当是大有所别的。中职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初级操作技能,而高职则是不仅要懂得这些技能,更是要深化和延伸相关技能,不仅要懂得技能,更要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白技能背后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中高职同一个问题的学习,应当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对高职教师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通过构建国家资格体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全面衔接职业是中高职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中高职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中高职阶段分别获得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开设相互独立、逐步提升、避免重复浪费社会资源的课程,实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有序衔接。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但是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

篇3: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和旅游行业国际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旅游从业者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和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管理者与游客打交道的意愿和能力。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有过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经历的学生仅占9.5%,有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愿的学生仅占5.4%,71.6%的调查对象跨文化交际意愿较低,有意去国外工作或短期实习的学生占41.9%。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的依据,会指引人们去从事某些行为,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要弄清行为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首先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能较好了解西方价值观的学生仅占32.4%,认为自己对西方价值观知之甚少的学生占51%。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人们不仅仅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交际,在整个交际过程中70%以上属于非语言交际方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正确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就成了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意识到这一点,正确理解并主动使用如手势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学生仅占36.5%。“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者群体稳定不变的看法。“刻板印象”使得人们不能客观地观察另一种文化,失去应有的敏感。在观察异国文化时只注意那些与自己的刻板印象吻合的现象,而忽略其他。它妨碍我们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不利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而调查结果显示51.4%学生不同程度地对西方人存有较为刻板的意向。比如认为西方人浪漫、但对他人小气、不如中国人热情等。民族中心主义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绝对优于其他民族。而且,在与受访对象进行单独交流时,笔者能明确感受到中国文化至大至上的情结在几乎每个受访对象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差别。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不一样,就会失望、困惑,造成交际的失败。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被调查学生中存在的比率是48.6%。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旅游从业者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受访对象中,有75%在旅游公司工作的毕业生面临经常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其中25%的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会感到紧张。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意愿较低,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很多,跨文化交际技巧和能力较一年级在校生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是其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短板。

二、解决对策

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一)开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目标的课程和相关讲座

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目的,解决学生对国际意识建立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必要性的认识,进而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在对新生进行的入职教育中,介绍旅游行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旅游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愿。通过开设与旅游职业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概论、外文电影赏析、西方文化、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等必修或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解除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特点的刻板印象。定期开设中外文化对比(服务意识对比、企业文化对比、企业管理模式对比等)讲座,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克服民族中心主义。

(二)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修养,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发展状况和训练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跨文化交际培训、学术交流、涉外旅行社挂职研修、参与学院及旅行社外事活动及出国交流等多种渠道,提升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视野,增强国际意识,从而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进行体验型的训练

通过创设一个职场中常见的、近似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工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饰角色,在脱离母语的条件下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体会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高他们在各种不同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互动式训练。训练中邀请外籍人士(另一种文化的代表或专家)跟学生面对面交流,解除与外国人交流的心理障碍,并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学会各种交际技巧。

(四)广泛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和旅游公司建立合作

与国外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建立交换留学生体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友好院校进行学习与交流。通过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深入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提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技巧。与国内外旅游公司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工作中跨文化交际场景和问题的记录,校内外教师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进的实时介入指导,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意愿以及与职场环境密切相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建设国际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内筹建“外语文化街”,建立双语超市、外语影院、外国文化礼仪专栏等项目。通过国际化校内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定期开展“欧美风情节”、“韩国文化节”、“日本文化节”、“外语角”等体现外语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学生跨文化知识的获取渠道。成立外语和外国文化社团,通过举办各类与语言、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性认识以及与不同文化成员沟通的能力。

三、结语

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职业教学体系中重要一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行业培养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该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培养策略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进而切实地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篇4: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实践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实践论文

一、相关概念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日国,:3~5)。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调査显示: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只有15%的学习者能记住相关信息;如果学生仅参与动手做,那也只有15%的学习者能记住相关信息;而通过视觉,运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表、视频等,则学习有效率达到70%。因此,用听、看、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模态教学,通过调动学生阅读、聆听、观察和参与教学等多种感官协同合作可以提高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体验式学习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其中库伯体验式学习周期理论对学习过程周期(learningcycle)进行了独特的分析,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见图1),即具体体验(concreteexperience).、抽象概括(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反思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和主动体验(activeexperimentation)。

此周期开始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具体经验(concreteexperience),这种“具体经验”主要区别于我们通过读书等获得的第二手经验,而重点指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Kolb认为,要从我们的经验中学习,必须进人第二个步骤,即对所发生的事进行自觉的反思,这一步他称之为“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学习周期的第三步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物有所认知,即发展意义结构,Kolb称之为“抽象概念化”(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Kolb模型中的最后一步是“主动的实验"(activeexperiementation),即测试这些我们巳经建构完成的意义结构,从而使我们获得新的经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授者注重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和他人共享、交流,最后能加以成功应用。二者主要区别如表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普遍开展课程改革项目。根据市场重新调整开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全方位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状态。纵观整个课改过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实施的关键,而多模态搬式教学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运用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介绍导游基础知识的"必修课,也是国家导游资格证的考试用书。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宽广的旅游基本知识、一定的原理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又要求学生在导游讲解过程中能够准确、灵活地应用。由于该课程涉及面较广,文化底蕴丰厚,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又相对较浅,所以每年在导游资格考试中的及格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模拟讲解、实境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课前阶段。根据新课内容,运用图片、视频(通常是介绍篇)等,就学习主题给出背景知识介绍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便激活或补充学生的长时记忆,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可由教师课前布置工作任务,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二)课堂阶段。此阶段为所学内容的信息获取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在此阶段,要进一步呈现与新课材料相关的图像与视频资料。同学们探讨影像资料本身的意义,并确认哪些信息是已知信息,哪些信息是新信息。抑或根据课前的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汇报并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之后由教师就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纠正与调整,最后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原理是什么。

(三)课后阶段。此阶段为学习效果外部行为表现阶段,学生通过导游词编写(guidebook-write)、角色扮演(role-play)、模拟导游(guider-simulate)的手段对信息进行重组、整理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信息获取到意义建构,再到学习效果的外部行为表现,完全符合信息的输人、加工、贮存、输出的认知心理过程,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视觉模态获取时,教师要注意图像或影像选取与设计的合理性,把握好信息差的度,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运用

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重新构建新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最终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体验式学习克服了由书本来到书本去、教师视学生为容器一味灌输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立足于从体验中感受知识。因此,体验式教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它通过强化学生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操作、实训,在体验中获取技能、提升能力,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就业的目标。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导游》课程为例,笔者通过创设工作情境,组织开展校园导游、实景考察、模拟训练等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旅游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例如,围绕学院已有的布局和景观开展校园导游活动。通过“线路设计一导游词创作一线路串许一讲解技巧”的设计思路,全方位锻炼、提升学生的讲解能力。又如对寺庙、园林等景观的实境学习,学生通过“采集信息一分析筛选一串联线路一导游服务一回顾总结一修正方案一结项”整个过程的设计实践,对接今后实际工作过程中从创意、策划、操作到服务的全套流程。概括而言,体验式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项目设计。精心设计一个项目并明确传达给学生,如设计一份导游词或旅游产品线路(体验竞争与合作)等。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设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设置。这个阶段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目标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设定项目的任务目标;二是定义任务的终期结果;三是制定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

(三)分析策划。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沟通。通过任务模拟可以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四)行动体验。这是整个“体验式学习法”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潜能和创造力无限释放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感官和认识将受到各种内外部刺激的影响。但由于学生个体的以往知识、经验、情感和刺激程度以及个人需要的不同,他们对刺激的过滤和解释也是不一样的。

(五)成果展示。“体验式学习法”要求每次活动之后,每个团队都要提供最终成果。典型的最终成果包括:模拟导游、报告和方案等。展示时发言人要报告活动的计划、实施过程、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等。最终成果尽管是模拟的,但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科研经费,使之发挥节省资金、提高使用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已成为我国髙校有效开展科学研究、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却是真实有用的。同时,通过展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有效的激励。

(六)回顾与点评。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如果没有回顾或者组织协调的不好,这个方法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失去它的价值。

四、结语

多模态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体验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智能的训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形成,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于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有些老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老师轻松了,让学生做和表演就好了。其实不然,虽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再重要,因为要用好这种方法,关键还是要靠老师的有效组织。在技能学习的体验中,体验效果与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深度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在实施多模态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对实现学生“体验”的环境设计、多模态环境对学生的刺激、引导学生全身心投人体验、适时调整体验计划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精心的设计,以实现最佳的体验效果。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问、示范和引导学生,做到既点拨到位又不包办代替。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与反思。

篇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论文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要求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教师在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岗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包括旅行社导游岗位、酒店管理岗位等。例如,教师可以将“XX旅行社云南7日游综合服务设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要包含旅客出发的不同地点、旅客人员构成、旅行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学生以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云南7日旅游线路,针对联络、景点、导游等具体工作事宜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按照旅游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旅行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安排旅客入住酒店服务工作中,同样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服务方案,预先模拟旅客入住酒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以上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明确,贴近就业实际,要求具体到位,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要以仿真模式开展,除了服务对象是虚拟存在的,其他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进行。例如,在以提供旅游服务的毕业设计中,客搭乘航班班次、酒店名称、房型价格、景点消费、游览时间、餐饮服务、旅游车辆保障、出发及到达时间等,都要求真实具体。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查询真实有效的资料作为依据和支撑,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旅游合同、线路安排、接待计划、费用开支等相关文档和表格,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一次旅游带团工作。由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防止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毕业设计与实习一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强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结合。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投入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选择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侧重于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实习讲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此,学生可以接受理念先进的实际工作指导,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工作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能够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保证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资料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职业技能训练,更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其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明确毕业设计的功能,采取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使每个学生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校外导师的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较多,校内外导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五)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方式,构建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毕业答辩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聘请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作为答辩评委。毕业答辩不但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毕业答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设计的旅游服务内容,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按照校外评委的要求完成现场实践操作。评委们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拓展知识层面。由于校外评为具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实践操作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路径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要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设计真实合理、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毕业答辩方式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顺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丽新,王建华.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18).

[2]刘丽娜,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03).

[3]张学忱,高柏.大学生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09).

[4]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11).

[9]张红专,刘建湘.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4).

[10]贾玉云.中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比较分析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篇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

旅游是大家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其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特色,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放松自己的心情与压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旅游的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这样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加人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我国髙等职业学校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只有了解其特性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加强其实践性教学制度。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学校一般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比较特殊,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需要应用在学习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考验其的实践能力与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以,髙职学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也可以保证学生可以更早的了解所学专业的用途,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大的特点,其相比较其他专业,灵活性更强,所以更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方向比较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比较统一,旅游管理专业在社会的工作类型种类比较少,其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旅游行业,而且多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而且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强专业性,可选择的职业一般是旅行社或者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所以高职学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基地,需要多考虑各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应该多和旅行社沟通,了解其需要具备什么样技能的人才,以这些要求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准的人才,才能使学生在投人工作后能更好的适应。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实践性教学相比较而言对学生更好的投人社会尤为重要,所以这门专业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厚基础、重实践,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多了解所学专业的从业方向以及专业性质,多了解从事这门职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投人社会后能更好的适应。

2.提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措施

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工作意义,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应用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更加了解以后的从业方向与工作性质。为了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2.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全方位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深人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社会发展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2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突出“能力本位”,引进“合作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旅游管理的业务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合作学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课前,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上模拟导游课时,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前收集某一旅游景点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各组选派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员和游客进行模拟导游训练,最后,进行组间互评、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妥协让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2.3加强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旅游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耍求老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2.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该通过协作关系,选择一些与旅游专业对口的、急需此专业的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办学。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企业搞一些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企业方面则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

3.结论

人们对旅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有很多人为了提高旅游的质量,都报名旅行社,或者在旅途中聘请导游一路讲解,这也使得高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对其教学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同时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高职旅游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从事旅游行业后,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学校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早的认识到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更了解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为其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

篇7: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该做什么改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论文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建议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 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 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2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2.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各个院校都在实践环节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包括: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实习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各个学校根据实践的要求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但是实际操作中方案与实际执行错位,实践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2.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就业方向不明确: 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间多一些选择。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篇8: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1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1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习实训严重脱节

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而实习实训则被统一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或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直接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严重脱节,大多数学生反映理论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践联系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又缺乏完整的实践锻炼,走上教学岗位很难胜任“学”“技”双高的教学工作。

1.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性很强,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球知名的旅游教育机构,它的教学楼是完全按酒店的模式设计建造的,在校学生一半以上都在世界各知名酒店实习实践过,一半在校学习,即使在校学习期间,他的谈吐、举止甚至是着装都严格按照酒店的规定。相比之下,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即使是知名院校,受到经济、办学条件等等因素的制约都很难走上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而更多的是校企合作模式,也是学生难得的实习实践机会,无疑校企合作“双赢”的,但同样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当前的旅游高职教育发展不能相适应。表现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高等职业院校上到领导和教师,下到学生自身对实习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旅游教育的校企合作相对薄弱,效果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加强。

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教育的改革建议

2.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教师不仅应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旅游行业从业经验,把专业理论知识、实习实训训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专业增添校企合作的砝码。豪无疑问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丰富的,要融入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实践训练等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成为“学”“技”双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才能进一步使学生成为一线高层管理人才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须要。

2.2加大课内教学实践的比例

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教学管理部门要支持并大力鼓励实践教学的改革,从政策上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体系的管理和支持。保障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监督。组织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的交流,从机制上形成有效的.教学实践管理。利用模拟实习实训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强化教学实践、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场的职业特征,使实践教学管理达到系统化、职业化、社会化的目标。实习实训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提升其业务素质,提高职业理念,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实训指导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或实际带团工作,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鼓励,形成教学实践的良好氛围。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制定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着重加强旅游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鼓励参与社会实践,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岗位需求相吻合,按照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双赢”目标优化实习实训方案,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调整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内容。

2.3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4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转变。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具有校企合作无法替代的意义,不仅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拓宽了职业教育空间。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大门,开放式的校园、引入企业文化的精髓,必要时借鉴企业管理业是可以的,甚至是互利互惠的、借用企业环境进行教学实践、实习是必须的,这不仅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社会相关部门从政策法规、法律上的保障,当然更需要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从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既是高等职业院校转变其教学理念的有益探索,更是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味求快、求新而不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那么改革就变得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总结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立足实际需要,着重考虑学校的专业发展现状、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学生接受能力等综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循序渐进的进行。

篇9: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 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3.2 实训教育体系化

篇10: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探讨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探讨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结构分析

(一)实习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每个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实习管理模式,黑建筑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一套运作良好的实习管理模式和简单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通过制订相关文件和不定期不定时采用各种方式抽查监督实习环节的落实情况;中间协调由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就业科负责;具体工作则有实习工作小组完成,实习小组由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认真执行相关管理文件的工作要求,落实教学部门对实习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并及时了解实习状况和采取措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反馈实习效果和操作过程中的信息。

(二)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把握人才市场脉搏,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建设实习基地:1.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2.综合性较强,能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如在水一方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酒店;3.品牌价值高的五星级酒店和业内知名旅行社,如上海佘山艾美酒店、海外旅行社哈尔滨分公司等;4.稳定性强。

(三)实习过程中实践和理论失衡严重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并希望实践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而使学生毕业就具备较高专业的水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采取“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践一年。在企业实践这一年,学生就很少有静心思考和调查的时间,加之指导教师一般在校都有教学任务,很难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企业和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感

社会上对服务业存在某种偏见,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较低,且旅游业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接触的人杂,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很多学校招收的是“服从”调剂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规划,基本功不扎实,在实习的时候也不安分,存在应付了事混日子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爱上旅游专业。

(二)实习基地建设要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当前实习模式下,旅游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对实习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向实习学生要效益要产值;学生要的是实习经验,学生更希望能积累多种经验;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一方面为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另一方面提高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平衡各方利益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学校在向企业安排实习生前,先按企业需要培养出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应变能力强,工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相信企业是能够尽快认可学生并积极安排岗位实习的。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建立稳定的实习伙伴,还要建立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和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

(三)实习模式国际化

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把老师送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学习,送到旅游管理专业先进的国家院校去交流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方法和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提高实习调查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来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里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但是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升。提高实习报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提高实习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强调实习调查报告是实习评定中的重要部分,进而推动毕业生重视调查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从业人员,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有绝对优势。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明显存在缺陷,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不断借鉴欧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显薇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篇11:旅游管理实践论文

旅游管理实践论文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实习观念存在偏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积累一定理论基础后的一次实践,是学生体验真实教学环境、找到自身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正视自己针对自身不足找到改善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提供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用重大。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过程只是校方强加安排给学生的形式主义,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实习过程可有可无,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帮助,在最终的验收环节应付式的提交一份实习鉴定草草了事。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未将教育实习当做是一次历练,而是将其当做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1.2实习环节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己专业素养的机会。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并未针对性设置实习内容,仅让学生从旁协助,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学生难以从实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导致实习失去其原有意义。实习模式基本沿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学生并未注重对自身创新理念的培养,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实习任务,很多学生都是照搬原先的任务模式,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即可。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并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忽视实习对学生的影响,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2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效果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正确的实习观念是学生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前提。实习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一环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并未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仍旧很模糊。通过实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日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形成初步职业体验,并在实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针对性改善。缺乏正确的实习观念将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虚度光阴,无法通过实习获得经验,甚至会对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2.2创造多变的实习环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就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平台。一成不变的实习环境难以带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在实习中仅以旁观者角度时,其实习热情将快速被冷却。教师可以适当在实习中加入一些突发事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提升。未知的实习环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敬之畏之,端正实习态度,并将全身心投入到实习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2.3制定科学的实习内容在一年级的暑假,让学生分组自行制定旅游线路,经过班级答辩最终评选出最合理的线路作为旅游认识实习的线路图。在出发前,各组需根据抽签分到的任务了解沿路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信息,然后在到达目的地后开展调查,做好日志登记。在二年级时,开设的理论课程有《市场营销学》和《应用统计学》,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有《旅游营销调研》、《旅游营销策划》、《Spss软件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快速的融入到实习中,通过对某个景点的市场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制定一份策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课堂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对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对实习实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三年级时,专业课程开设更加集中,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我们在酒店和旅行社方面都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如《酒店实习》、《饭店管理软件实训》、《旅行社实习》、《旅行社管理软件实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开展实习,指导老师会不定期到实习地检查实习情况,并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四年级的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

3结束语

旅游管理已经成为高校一级学科,并将在第三产业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扮演重要角色。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在实习中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科学的实习环境及实习内容,促进学生成为未来社会需求型人才。

篇12: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形式不断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正方兴未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数量空间;然而由于起点低、发展快,我国和我省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管理能力与管理技术并重,这一点十分符合高职教育的教育特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水平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系统分析实践性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从而基本架构出实践性教学的大致轮廊,用于指导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水平。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使用、证书就业管用”的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是实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达40%~50%。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实践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及关键能力。就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基本技能中包括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计算机操作、外语、自理和自律等技能。专业技能模块则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景点综述、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与民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关键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心理承受、组织管理、发展创新等项目的培养与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在学校实训室、实训中心内完成。实训中心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实训课时,保证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要求和实践时间,在达到相应的实训要求后,参加国家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国家英语等级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方可毕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入学后3~4个学期内完成该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

学生在达到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后,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从事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我院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在校内建立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在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训内容和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行实习一考证一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院通过校企协商,签订协议,建有多种校外实训基地: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西宁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由于学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心实习己经基本达到了导游、饭店、酒店操作的要求,到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旅游类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时企业就己与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2.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知识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系列实验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训,例如,“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旅游景点综述实训”等。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模拟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2—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学校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各坏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基本能力。如学生在导游过程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真正合理、科学,熟练掌握却要付出一番努力。另外,通过实训实习,培养学生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2.3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能力由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专业能力则包括导游业务能力、旅游景点综述能力、旅游公共关系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模拟导游能力、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应用旅游政策与法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实习一多媒体教室实训——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一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适当増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3、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近年来,学校已经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战略联盟。学校与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青海胜利宾馆、西宁宾馆、青海汇通建国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与多家旅游企业、旅行社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树立起产学共同培养人才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互利双赢,形式多样。

3.2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设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和组织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了校内实践教学教材和校外实践教

学讲义。内容覆盖导游业务实务、旅游景点综述实务、旅游公共关系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模拟导游实务、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等,逐步建设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3.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队实习到旅游企业,深入第一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和企业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理论方面的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技能学习和就业的平台。还可通过招聘、外聘、进修和企业培训等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3.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实训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训模式教学改革中将根据旅游企业、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的操作训练方式分为三种模式:

模式一:基础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实训任务、方法和步骤。第三,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必备的知识(教师辅导)第四,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辅导)第五学习评价。

模式二:角色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按某一类型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不同职务(扮演不同角色)第三,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第四,角色模拟实训。第五,角色互换、角色准备等。第六,学习评价。

模式三:项目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设置情境,明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课业)第三,学生按项目分组,确定操作计划、步骤、方法等。第四,各项目小组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第五,各项目小组分析研究资料,以方案、调查报告、、小作品等形式完成课业。第六,全班进行课业交流。第七,学习评价。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教学,达到了以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旅游业务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文章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技能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提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指导下进一步探讨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又从理论到实际的思维角度,概括了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给予指导,为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性旅游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 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报告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自荐信

★ 旅游管理专业求职信

★ 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