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环球热头条丨对王立铭进化论的系统理性批判三:王立铭说不清可遗传变异和变异

2023-04-24 01:39:11来源:东岳哲学学派

编辑丨杨宏前言:任何一个理论思想都有其基本的公理前提、公理,以及由公理推导出的定理,并以此建立的理论

编辑丨杨宏

前言:任何一个理论思想都有其基本的公理前提、公理,以及由公理推导出的定理,并以此建立的理论大厦。关于王立铭的进化论,我们先不管这个理论本身的公理、定律体系是否非常精密、非常严谨、非常系统,或者说就认为算是自洽的。那么,如果我们将王立铭的理论前提本身给否证了,那就相当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地基被抽离了。所以,如果看完本文,其实你基本上不用再去看王立铭的进化论50讲了。因为,他的公理前提本身居然就有着根本性的问题,那基于这样理论前提建立的理论大厦能有何存在的意义?显然就都没有了。但这话并非是说王立铭的50讲并非全是错的,有些非理论前提借用来的信息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的,只是放在这样的框架下,显然是放错了地方。

王立铭说不清可遗传变异和变异


(相关资料图)

在进化论50讲中

王立铭说了达尔文是怎么提出可遗传的变异的?达尔文是基于对不同鸽子的归纳,推测在人工培育的漫长过程中出现了稳定的差异。

然后王立铭又说可遗传的变异的重要性在于人类世界观的一次重大变化,是用哲学思想的角度来说生物学概念或理论的重要性,完全不在可遗传变异的本身去追究。

这显然是南辕北辙,忽略了生物为什么需要可遗传变异,为什么会发生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究竟是干嘛的,这没有着重谈及。

而王立铭所说的可遗传的变异无非是中和了达尔文和拉马克对“可遗传变异”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忽略了变异本身的来源和存在的意义。

那么,要如何理解可遗传变异?

要知道,可遗传变异其实要拆分为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是增殖,其二是变异,这两个重要因素加上代谢构成了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最基础的区别,即是说任何生命存在需要有增殖、变异、代谢,才能被称之为“生命存在”。

而变异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变异?

其核心在于它是生物在不同生存结构中通过变异去改变自身性状去适应环境的基本“生物机能”,只是变异一方面有自身的自因素,另一方面也会收到外在生存结构的影响。

“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而所谓变异,就是当自身逐渐弱化,又面对着生存结构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从类病毒、病毒开始,包括后衍的一系列生物都需要具备变异的“生命机能”以应对逐渐复杂多变的种外环境或生存结构。

只是说,在类病毒、病毒、古细菌、真细菌、到大多数的原生生物、多细胞动物、植物大多数是以基因突变为主去实现对不同生存结构的适应,而直到两性分裂之后,这才大量以基因重组的方式去实现对不同生存结构的适应。

当然,这两种方式着重是在人类之前的生物,而到了人类阶段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类体质性状,或是创造工具去适应不同的生存结构。

所以,回到根本,变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命存在已经非常弱化,要想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存续,就必须不断的去适应新的外在生存结构,否则就不可能具有发展的可能。

譬如说,德国的斯梯特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

如果这类细菌要去适应84℃以下的环境它怎么办?或者说这类古细菌要更大程度的去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它怎么办?唯有一条方式,那就是通过变异,从而改变自身的性状,这才能适应更多元复杂的环境。

要知道,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受精卵、人类受精卵等中的DNA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

譬如说,大肠杆菌直径大约10微米,但是其DNA长度达到1300微米,是直径的130倍的;人类细胞直径大概10万微米,而其基因中的DNA长度大约是1.8米,180万微米,是细胞直径的18万倍;

再譬如说人与猩猩的基因96%-98%是一样的,人与狗的基因85%是一样的,人与老鼠的基因80%是一样的,人与鱼类的基因63%是一样的,人与苍蝇的基因40%是一样。

这表达着生物的演化过程一般伴随着其DNA的不断增长。包括海克尔的胚胎演化其实都是内在的思绪。

可见,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阶段的整体纵向来看,可遗传变异其实是非常容易证明的。

而达尔文和王立铭为什么花了大量时间来证明这个理论,极大程度是因为过度从个体的角度来阐述,这就使得他们错误的认为自然变异的发生是一个小尺度事件,可以通过短期影响父代基因的方式去影响所有后代的基因,殊不知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存在众多复杂且综合的关系,这种关系绝难在小尺度上基于信息归纳去说清。

因为基因发生重大改变是需要成十万年、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几十代、几百代、乃至几千代最终才稳定下来。

所以,唯有大尺度的去从生物整体去看,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变异”。

而小尺度去追究可遗传的变异会不断的变化,通过过度人工操作的方式去改变基因,改变DNA碱基顺序,这只能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为你的强力干涉产生的结果根本不可预知,要么产生更具威胁的生物,要么就直接被淘汰了,那么这种所谓的可遗传研究价值无非只是证明影响生物性状的核心在于DNA,而DNA本身所涉及的基本本能是“增殖”、“变异”的生物机能,这还是回到了上述的“变异”论点。

总之,王立铭对可遗传变异的理解缺失了对可遗传变异为何存在的深度探讨,也缺失对“变异”的深度探讨,而是简单的阐述了可遗传变异,然后将其作为演化的基本公理,没有向下再深入一步,这是最大的缺陷。

结尾:

这里借王立铭的进化论50讲,来提醒一下那些想要反驳王东岳老师理论的人,你可以非常理性的批判物演通论,反正就我个人来看,我是觉得真金不怕火炼,你质疑说明你至少在了解,在认识。

但是,我不希望你们像王立铭一样,了解了非常片面的一点物演通论,就直接将物演通论作为反面教材,这说到根本,其实是对自己做学术的方式缺陷的表露,只能反应自己根本看不懂物演通论,或者根本没看过,然后立即就想去蹭蹭热点,通过踩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是非常没有学术精神的。

为什么这么讲?

在王立铭45讲中提到:“这几年,坊间流传一个理论叫“递弱代偿”。大致是说,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人体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所以才需要发明科技等工具来帮助自己活下去。这就是所谓的“代偿”。这个看法很有迷惑性,但实际上错得离谱。因为红皇后效应和马太效应的约束,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会在进化过程中变“弱”,主动输掉生存竞争。我们是首先建立了文明和科技,然后凭借这些科技成果让很多本来生死攸关的基因差异,比如近视眼基因、抗感染基因、促进能量储存的节俭基因,变得无关紧要了,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这是一种力量的展示,而非脆弱”。

简言之,王立铭认为物演通论有表达“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人体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的意思”。可以看出王立铭的偏见极大、看出王立铭根本没看物演通论,根本读不懂物演通论,不知道听那位“假大空”的话,就直接给抄了过来。

而稍微读懂了物演通论的人其实都应该知道:

物演通论中并不是说人类进化得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脆弱。而是与单细胞生物、低等生物相比,人类存在度是最低的。你人类与非生命存在、单细胞生物、低等生物相比,除了你个体的能力稍微复杂一些,你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而在人类的这个尺度里面,你只能说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人代偿度低,而为了获得资源,这才需要高度代偿。

就此,希望王立铭和那些没事喜欢蹭热点的“喷子们”注意,如果你是一个做学术的人,或者稍微有些学术精神的人,你要么在某个领域研究极深,要么你至少要先了解别人的整个理论如何成立?为何成立?能否成立?了解了前因后果,你再去批判人家,这才算是真正的理论批判。

就像这里写批判王立铭的文章,就是先写了王立铭进化论体系的总概,是先去了解人家的全体理论,再去找那些根本性的缺陷,然后进行对应的具体反驳!

如果,看都不看人家的理论就一顿批,这只能反应自己确实不是在做学术,而是作秀,而且你连基本的学术素养都没有。

在此,看客朋友也就将本系列对王立铭批判的文章,当做一种学术思想交流的范本。当然,如果你也像我这样去理性批判一个人的理论,或批判我们所发表的文章,我是非常欢迎的。

最后,王立铭的进化论根本不可能解决生命起源和意识起源,在此就可以看看杨宏老师是如何解决生命起源和意识起源。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