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前沿观察丨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 缓解企业用工“急难愁盼”

2023-02-13 09:21: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前沿观察】鲍春雷今年开年以来,劳动力市场快速回暖,供需两端均显现升温态势。经历疫情“大考”之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市场主体的活力

【前沿观察】

鲍春雷


【资料图】

今年开年以来,劳动力市场快速回暖,供需两端均显现升温态势。经历疫情“大考”之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市场主体的活力逐步恢复,企业对未来前景预期较此前更为乐观,居民消费潜力在春节期间集中释放,以往受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开始复苏,企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

节前劳动者返乡呈现规模大、时间早的特点,部分地区、行业春节期间出现阶段性用工紧张。为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假期尚未结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用工大省就打响“抢人”大战,通过包机、专车、专列等方式,“点对点”接送劳动者返岗复工。同时,积极开展春风行动,高频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劳动者今年返岗意愿也较往年更加强烈,针对农民工春节后外出务工意愿的调查显示,已经外出或准备外出的比重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有近两成农民工返岗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因此,春节后不少地区企业的开工率和返岗率都快速达到较高水平。苏州市人社部门对全市16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截至2月3日,节后一周调查企业的开工率已达98.13%,开工企业的返岗率达94.23%。

当前复工复产加快,群众就业期盼正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后复苏仍然较慢;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部分行业就业替代效应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出现增产不增收情况,抑制了用工需求增加和从业人员收入提升;部分劳动者受年龄、技能、观念等影响,就业面临困难。对此,接下来,应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切实缓解企业用工方面的“急难愁盼”,防范就业领域风险挑战,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更加稳定,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一,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就业失业监测预警。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并扩大就业需求。健全就业信息监测和就业形势分析研判体系,提升对行业、区域、群体就业动态和岗位增减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做好就业失业风险的预警与调控。

第二,加大对企业稳岗的支持力度,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健全常态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加强对困难行业企业的精准帮扶力度,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住就业基本盘。制定和完善促进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加强线上、线下零工市场建设,健全对各类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举措,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第三,持续深化就业服务供给,促进人岗有效匹配。加强就业供需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拓宽岗位供给渠道,做实“就业需求、岗位供给”两张清单,搭建高水平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体系。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组建或引进具有全域覆盖能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力度,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帮助外出有困难的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

第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聚焦重点产业链,结合市场急需紧缺工种和新兴职业,建立与产业联动的培训动态调整机制,紧盯劳动力就业需求,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实施“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培训。着力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能。

第五,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有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前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坚持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统筹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支持大龄、超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灵活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就业服务 前沿观察 重点企业

责任编辑:hnmd004

最新资讯